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

来源:富路都  本文已影响3.37W人 

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

/*Generator:eWebEditor*/

ormal,ormal,ormal{margin:0cm;margin-bottom:.0001pt;text-align:justify;text-justify:inter-ideograph;font-size:10.5pt;font-family:"TimesNewRoman";}

ion1{page:Section1;}

(1)制种期,木腐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主要病菌有木霉、链孢霉、青霉、曲霉、毛霉、根霉、镰孢霉、酵母菌、细菌、放线菌等。

特征: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多为球形,孢壁具明显的小疣状突起,菌落外观呈深绿色或蓝绿色。

发生规律:多年栽培的老菇房、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,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,可以多次重复侵染,在高温高湿条件下,再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。发病率的高低与下列环境条件关系较大:

温度:木霉孢子在15-30℃下萌发率最高。

湿度:空气相对湿度95%的条件下,萌发最快。

(2)链孢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链孢霉菌丝体疏松,分生孢子卵圆形,红色或橙红色。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,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,橙红色的霉,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,稍受震动,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。

发生规律:靠气流传播,传播力极强,是食用菌生产中易污染的杂菌之一。

(3)青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,菌丝初期白色,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。菌落灰绿色、黄绿色或青绿色,有些分泌有水滴。

发生规律:通过气流、昆虫及人工喷水等传播。

(4)毛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毛霉又名长毛菌、黑霉菌、黑面包霉。毛霉菌丝白色透明,孢子囊初期无色,后为灰褐色。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、空气、粪便及堆肥上。孢子靠气流或水滴等媒体传播。

发生规律:毛霉在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,在菌种生产中如果棉花塞受潮,接种后培养室的湿度过高,很容易发生毛霉。

(5)曲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曲霉又名黄霉菌、黑霉菌、绿霉菌。黑曲霉菌落呈黑色;黄曲霉呈黄至黄绿色;烟曲霉呈蓝绿色至烟绿色;曲霉不仅污染菌种和培养料,而且影响人的健康

发生规律:曲霉分布广泛,存在于土壤、空气及各种腐败的有机物上,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。曲霉菌主要利用淀粉,培养料含淀粉较多或碳水化合物过多的,容易发生;湿度大、通风不良的情况也容易发生。

(6)根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初形成时为灰白色或黄白色,成熟后变成黑色。根霉菌菌落初期为白色,老熟后灰褐色或黑色。匍匐菌丝弧形,无色,向四周蔓延。孢子囊刚出现时黄白色,成熟后变成黑色。

发生规律:根霉经常生活在陈面包或霉烂的谷物、块根和水果上,也存在于粪便、土壤;孢子靠气流传播;喜中温(30℃生长最好)、高湿偏酸的条件。培养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生长此类杂菌。

(7)根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初形成时为灰白色或黄白色,成熟后变成黑色。根霉菌菌落初期为白色,老熟后灰褐色或黑色。匍匐菌丝弧形,无色,向四周蔓延。孢子囊刚出现时黄白色,成熟后变成黑色。

发生规律:根霉经常生活在陈面包或霉烂的谷物、块根和水果上,也存在于粪便、土壤;孢子靠气流传播;喜中温(30℃生长最好)、高湿偏酸的条件。培养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生长此类杂菌。

(8)链格孢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链格孢霉又称黑霉菌。在基物上生长的菌落,呈黑色或墨绿色的绒状或带粉状。菌丝灰色至黑色,生长迅速,扩散快,使其受污染的食用菌无法生长而报废

发生规律:链格孢霉菌丝黑色,大量存在于土壤、空气和作为培养料的各种有机质上。其孢子通过空气传播。在灭菌不彻底,无菌操作不严及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和温度大的条件下,有利于发生。

(9)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被酵母菌污染的试管,形成表面光滑、湿润,似浆糊状或胶质状的菌落,不同种则颜色不同,培养料或菌种瓶(袋)被酵母菌污染并大量繁殖后,引起培养料发酵变质,散发出酒酸气味,食用菌菌丝不能生长。

发生规律:酵母菌孢子靠空气及人为传播,在气温较高、通气条件差、含水量高的培养基上发生率较高。

(10)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被污染的试管母种上,细菌菌种多为白色、无色或黄色,粘液状,常包围食用菌接种点,使食用菌菌丝不能扩展。菌落形态特征与酵母菌相似,但细菌污染基质后,常常散发出一种污秽的恶臭气味。培养料受细菌污染后,呈现粘湿,色深。

发生规律:灭菌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无菌操作不严格,环境不清洁,也是细菌发生的条件。

(11)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

特征:该菌侵染基质后,不造成大批污染,只在个别基质上出现白色或近白色的粉状斑点,发生的白色菌丝,也很容易与食用菌菌丝相混淆。其区别是污染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,具有独特的农药臭或土腥味。放线菌菌落表面多为紧密的绒状,坚实多皱,生长孢子后呈白色粉末状。

发生规律:菌种及菌筒培养基堆温高时易发生危害。

(12)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的病害原因

一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,即培养料消毒灭菌的时间、温度等未达到要求或灭菌灶结构不合理,灭菌未能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,造成病害发生;二是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,直接将病菌带入;三是种源本身污染;四是培养料的制作管理不当,如使用霉变的原辅材料、操作时造成菌袋破损、灭菌时棉花塞受潮和接种、培养环境高温、高湿、杂菌多等,均可造成病害大面积发生。这类食用菌病菌的传播媒体较多,可通过空气以及所有接种工具传播。

(13)食用菌在制种期和木腐生菌袋料栽培发菌期病害的预防措施

由于病害病菌的传播媒体侵入途径多,发生原因复杂,病害一旦发生,难以治愈,因此以防为主更为重要

一是搞好环境净化,减少病菌数;二是把好培养料的配制关;三是培养料消毒灭菌要彻底;四是选择优良菌种;五是严格无菌操作;六是加强培养管理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